關於總體經濟的部份,PHIGROUP裡有Mr.X與Job在,歐斯麥不敢造次呀!!
所以說一般人很方便得到資訊且又頗重要的部份就好,至少讓大家對於局勢現況有個概念,但重點還是科科老的
「資金+心理預期=趨勢」,可不要傻傻的看到黑影就開槍呀!
像這次的次貸風暴,相信大家看新聞都已經耳熟能詳了,不過次貸風暴是2007年年中才開始的嗎?次貸的情節,早在
「美元大崩壞」這本書中,作者早已提及,而且幾乎是一幕幕的按照順序上演著,二房危機、壽險公司倒閉等。那本書
是好書,只不過經濟學家嘛,或可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但是卻幾乎永遠算不準何時發生,書可是2004年寫的呢!要
是歐小麥不理智一看完這本書就一股腦兒的跳進去梭哈,「空!」,那可真的是空空了,腦袋空空,口袋也空空。
美國一定要看,畢竟在未來五年我認為還是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取代美國在國際的地位,目前他還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家
,大家努力工作為了什麼,亞洲人努力工作為了什麼?不過是為了讓美國人爽而已,美國人一不消費,全世界一起遭殃
。希望哪一天新台幣有機會可以取代美元,可以換我們爽大家幫我們打工呀~
原則上,所有的經濟指標都是落後的,只有股價才是所有領先的因素,循環有時候只是人類自我實現的預言(不是芋圓)
,樂觀的時候,一年賺不到一元的公司股價可以飆上兩三百塊,只因大家覺得他未來前景看好、某產業未來十年看不到
一片烏雲,現在三百超便宜不買可惜,而悲觀的時候,就算只剩30元都覺得現在不賣,未來恐怕變成3元,其實都只是
心理因素,因為樂觀跟悲觀的預期,導致同一張股票在不同時間點被人們所認定的價格不一致罷了。
只提幾個一定要看的點,讓各位朋友可以很快GPS一下自己身在股市多空循環的何處,順便告訴大家去哪看比較方便:
(當然在PHIGROUP這裡不定期幫大家整理最方便啦)
一、經濟成長率(GDP年增率):
在假設所有的經濟數據都是落後股價的前提之下,我們只能找個接近一點來評估股市的高低循環,上圖是大陸統計美
股的資料(偷懶用別人的圖 XD),可以看出來雖然慢一點,但是大抵上是差不多的,台股大概同步或落後一季左右。
有人提供一個大致可以衡量相對高點的方法,就是當股市市值超過GDP的120%時,表示市場處於過熱的情況,泡沫
隨時可能破裂,不過他講的是美股,我沒驗證過,但是台股的話嘛……我建議還是直接看GDP就好。
資料哪裏找: 行政院主計處每季公佈 http://www.dgbas.gov.tw/
二、貨幣供給額:
有統計過,跟股市漲跌幅相關性很大的,就是貨幣供給額。原則上,各國央行主要是以『維持物價穩定』為
前提,進行貨幣供給調控,像我國每年12月的貨幣供給額都比平常多出50%,一般電視上都管這叫年底資金行情
,歐斯麥猜是中國人有過年包紅包的習慣,央行就先把鈔票印出來等大家來領吧(笑),以上隨口說說,博君一笑,什
麼原因造成我認為其實不太重要,當你看到某支個股大單賣出,搞不好只是因為大戶今天賭馬賭輸需要湊湊現金而已
,重點是看到貨幣供給增加,就暗示這些錢可能會流進股市,那有可能就真的會有推升股價向上的動能。
跟麥當勞在各國賣的價錢不同,口味也不同,各國央行的M幾意義好像也都不太一樣,省事一點就先看台灣的就好,
我國貨幣供給額統計分為M1A,M1B及M2三種,定義如下:
M1A=通貨淨額+支票存款+活期存款。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
M2=M1B+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郵匯局轉存款等準貨幣。
(註:通貨淨額指貨幣機構與郵匯局以外各部門持有之通貨。
亦即:通貨淨額=央行通貨發行額-全體貨幣機構及郵匯局的庫存現金,簡單說就是扣掉機構庫存流通在外在你我手
上的現金總和)
從上述可知,以流動性及交易功能做比較,M1A>M1B>M2;也因此,M1A及M1B常被用來衡量股市動能強弱。但
其實三種都有人在用,好像比較多人用M1B年增率觀察,也有用M1B與M2交叉或M1B-M2年增率來做判斷,衡量資
金跑到定存多寡,我是覺得反正是看一個趨勢方向,把三個數值都畫在同一張圖上就行啦!不然只看一條M1A或是
M1B也可以就是了。
資料哪裏找:中央銀行網站每月公佈 http://www.cbc.gov.tw/
三、FED利率:
事實上,全世界其實只有一個央行,那就是FED,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其他各國央行手上一堆美元資產,所以只好
大多時間都看FED臉色做事,所以重要日子開獎時,據說就跟王建民打球當天時台股成交量會稍微下降一樣,「全世
界都在看」,外匯市場有時候也會以量縮表達大家屏息以待、引領期盼之意,等著看鬍鬚伯打算賣多少錢一碗滷肉飯
….景氣熱,人潮多的時候,就像百貨公司樓下賣 40元、60元滷肉飯都有人排隊搶著吃,但當伯南克決定推出加量不
加價、甚至降價時(也就是選擇降息、放出大量貨幣供給),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美國這個滷肉飯攤的生意不好才需要
降價刺激消費呀~
資料哪裏找:http://www.federalreserve.gov/monetarypolicy/fomccalendars.htm
這裡直接附上FED今年開會時間,要趕快拿行事曆記起來唷~
GDP跟貨幣供給額,我比較看的是年度、季度的多空循環,而FED利率政策,影響則是較長線的多空週期,因為升息
循環與降息循環是不會快速轉向的,通常都是一路升到底,不然就是一路降到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歐斯麥說:有央行的地方,就有循環!
對於這方面想要深入了解的,我會建議大家多看看金融史,你會發現坦伯頓爵士說的一點都沒錯:世界上最貴的幾個
字,就是「這次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