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假設你是個法人。你在七月三日賣出七月份5200點買權10口(這是假設,我們小兒科一點沒關係),成交

價97點。

七月七日那一天大盤跳空開高,期指比你的覆約價5200還高,達到5240,你買進10口小台指,成交在

5240作為避險。這個避險的動作理論上應該在執行在5200,你的履約價。但是市場現實讓你辦不到,

但你心裡明白,做到5240,吃一點小虧也無妨。而且我們這是舉例,舉一個比較不利的例子也比較有

代表性。重點是,口數要和你的選擇權部位一致。

昨天七月十日收盤,七月份5200點買權收108,你損失11點,但是七月台指期收5260,賺20點,由於

兩者的計價都是點數乘上50元,所以你可以合計,兩者相減,你還賺9點。十口就是賺90點。大約只能

補貼一下你的手續費和稅金。但是比起你在七月七日就毅然停損來說,你覺得好多了。但是你沒有平倉

的打算。

今天七月十一日,剛才盤中看到期指5212,這部份你獲利12點,七月份5200點買權77點,你獲利20點

,合計獲利32點。十口就是320點。扣掉手續費和稅金,你反敗為勝了。

為什麼你會這麼操作 ? 因為你明白,當你在選擇權交易中選擇當賣方時,如果發生虧損的狀況,最好的

做法不是停損,而是避險。如果你當初順利在5200點買進十口避險之後,大盤沒有發生如這幾天回檔的

情形,而是持續一直漲到結算日,假設漲到6000點好了,你把所有部位放到結算,最大的損失是多少 ?

理論上就是你賣出買權收的那97點都吐還他,再加上手續費和交易稅就好了。為什麼說理論上 ? 因為你

可能不會放到結算,稅金的計算上比較不划算。也許你會在前一天就自行兩面平倉,但這又會有一點價差

的問題。我是覺得一來一往差別不大,隨高興怎麼做都好。

你的另一個選擇是,在台指期跌回到5240,你的買進價時,就把它平倉,留下你原來的選擇權部位。你會

發現,期指一買一賣都在相同價位,但選擇權的價位卻不一樣了,那個差價,就是賣方獨有的優勢----

不斷流失的時間價值。距離結算價越近,流失得越快。所以,你避險的台指期損失了手續費和稅金,但你的

選擇權獲利了。這階段你的獲利大約還是只能補貼你的交易成本,但最起碼,你透過操作讓你的部位平安

存活到你當初對盤勢的看法實現,而不是在斷線的波動中停損出場,交易成本和價差一併賠進去。

你明白選擇權交易的基礎理論是,站在買方的人損失有限,獲利可能幅度無限,但實務上這句話卻落實在

賣方,落實在以避險手段操作的交易上。你希望會這麼作的人越少越好,但你也知道,就算多了,也不影響

什麼。七月的交易快結算了,你又開始盤算八月份該在什麼時候下手。

補充說明法人選擇權作法
先來回憶一下先前的例子,免得我又把數字記錯,那就傷腦筋。

你目前手上有兩個部位,一個是賣出七月份5200點買權,成交在97點。另一個是買進小台指5240點。

假設在波動中你都沒有平倉任何部位。

今天十二日,隨便抓一次盤中看過的價位:在七月台指5356點時,5200買權是167,指數你賺116點,

選擇權損失70點,相抵之下還賺46點,如果都平掉,手續費稅金扣一扣,還賺20多點,算20點就好,

十口就賺200點。

你可能覺得200點很少。可是你要記得一件事,你最初是賣出買權,做空的,不是嗎 ? 以行情來講,

你明明看錯在先,做錯在後,甚至你的避險部位還成交在比較不理想的價位,你為什麼還賺錢 ? 可是,

這就是事實。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了,那就是時間價值流失造成的價差。

 


散戶常犯的10大關鍵錯誤


看過discovery頻道吧!獅子在獵殺時,從來不是大剌剌的跑到獵物前面。牠總是伏身匍匐前進,耐心

等待獵物專心吃草、失去警戒時,才給予致命一擊。這情形就像散戶平時賺到錢時,往往高興的失去戒心

,去壓更多的本錢,卻忽略隱藏在滿江紅的電視牆後,虎視眈眈的眼睛。

究竟散戶常犯的錯誤有哪些呢?根據多位資深證券營業員及資深投資老手觀察,一共可歸納出下列10項

散戶常犯的關鍵錯誤:

錯誤1:預設立場

今年sars疫情嚴重時,每天報紙看到的,都是分析未來影響難以估計。即使股價已屆4000點附近的低檔區

,但從融資餘額可看出,散戶仍遲遲不敢進場;反觀外資一路大買超,本土投信及自營商隨後跟進。即使

所有技術指標都已顯示這是中多行情,預設立場的散戶卻直到5000多點時,才開始相信這次多頭是玩真的。

錯誤2:捨不得停損

大多數投資人都有停損觀念,不論是設定10%、15%都好,可惜執行力卻很差,總是擔心賣掉後又漲起來

。事實上,抱持著買股票就一定要等到賺錢才肯賣的投資人,仍大有人在,套的最慘、損失最重的就是這些

人。美其名為「長期投資」,其實是「萬年套牢」。

錯誤3:不用央B盲目追求內線消息

相信千線、萬線,不如一條內線的投資人,多半只注意打聽消息、明牌,而不願花奶狴h做末牷C對所投資

公司的營收、獲利等基本面資料,完全視若無睹,或欠缺解讀能力。其實散戶聽到的消息大多已是第n手了

,如果欠缺獨立判斷能力,早晚死路一條。

錯誤4:持股太雜

千萬別以為買了一大堆不同公司的股票,就是遵行「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安全鐵律。當你買了

一缸子股票,代表的是雞蛋到處亂放,一旦黃鼠狼來偷吃時,就會顧此失彼。「狡兔三窟」聽過吧!沒錯

,你又不是基金經理人,持股就別超過三檔吧!

錯誤5:倒金字塔式的投入資金

其實很多投資人不是沒在4000點的低檔買到股票,只是當時風雨飄搖,誰敢把十成資金全押在股市中,

先投資個一、兩成試試單再說吧!先鋒部隊往往能嚐到甜頭,信心更加大增,漲到5000~6000點時,

報紙上肯定是利多頻傳,情勢一片大好,不僅棺材本押下去,恐怕還借錢投資。檢查一下你的資金投入

狀況吧!是不是漲愈多、投資愈多?像不像立足不穩的倒金字塔?

錯誤6:長短不分

本來準備做長線的,漲了30%,好像該回檔了,好,先賣等下跌後再買。結果真的下跌又開始猶豫,

會不會跌更深?一旦漲過當初賣的價錢,就更捨不得追回來,心裡想怎麼可以買更貴的,於是長期投資

變成短線出場。好吧!就做短線吧!一個跌停板就把你套住了,沒關係,過兩天等解套再賣。等不到呢?

就從短投又變成長投。長短不分、反反覆覆是散戶的致命傷。

錯誤:7指標運用缺乏一致性

明明是因為kd出現買進訊號而進場,當kd出現賣出訊號時,不予理會,轉去注意還沒出現賣出訊號的

macd,當做說服自己多抱一會兒的支撐,結果是造成更大的損失。

錯誤8:欠缺策略

投資是要與自己的人性弱點對抗,憑個人直覺決定買賣的散戶,很容易受到盤中市場氣氛的影響,做出

衝動的決定。如果能發展一套自己很信賴的進出場策略,搭配資金控制與停損機制,就不容易敗在人性上。

錯誤9:過於依賴營業員

如果自己什麼都不懂,把營業員的話當成聖旨,那麼你比一般投資人,更多了兩個風險:1.營業員的良心

,你不知道他的建議是為了衝他的業績,還是想幫你賺錢;2.營業員的奶O,如果他真的那麼厲害,恐怕

就不只擔任營業員了。

錯誤10:盤整時追高殺低

其實追高殺低不是散戶的專利,連投資高手也是如此,只是運用的時點不同。高手會在盤整結束、有效

突破壓力區時,進場追高加碼;不過散戶卻常在盤整期間內,不停的追高殺低,消耗本錢。


選擇權交易的四大迷思 

迷思一:害怕站在賣方

在選擇權推廣的初期,由於所有的介紹都提到選擇權的賣方不但獲利有限還必須承受無限的風險,這種

特性讓投資人感到害怕而不敢賣出選擇權。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建立一個期貨部位甚至一個股票部位

不也承擔無限的風險嗎,尤其對於曾經買賣過期貨的投資人而言這種迷思更是荒謬,因為賣出選擇權的

風險與買賣期貨的風險其實是一樣的,當然也同樣會有繳交保證金以及追繳的問題,因此投資人盲目害怕

站在賣方的心理實在是不正確的。至於獲利有限的認知同樣也是一種迷思,因為選擇權交易成功與否脫

不了時間價值的影響,而站在賣方除了可以賺取漲跌的損益之外還可以順帶賺取時間價值,勝算自然提高

不少。雖然獲利較為有限但由於勝算較高,整體而言不見得是較為不利的做法。

迷思二:漠視時間價值耗損帶來的傷害

投資人第二個普遍的迷思就是漠視時間價值的傷害,事實上投資人在買進選擇權時所支付的權利金是由

兩個部分所組成---內涵價值與時間價值。所謂內涵價值就是指價內選擇權履約價與現貨價格的差距,

而剩下的權利金部分即為時間價值,舉例來說,如果大盤指數在4940,買進4900履約價的買權(價內買權)

支付120點的權利金,其內涵價值為4940-4900=40點,而時間價值為120-40=80點,若買進履約價為

5000的價外買權,支付70點的權利金,則由於其內涵價值為0,因此70點全部是用來支付時間價值。

因此投資人不難發現在買進選擇權時其實花費一大部分的成本來支付時間價值,但不巧的是時間價值卻有

隨最後結算日接近而加速遞減的特性,因此持有選擇權買方部位越久時間價值損失越大,最後變為0,因此

投資人對虧損部位不可存有死抱活抱等待解套的心理,否則即使行情反轉為有利的方向,但由於時間價值

的耗損可能依然血本無歸,但選擇權的賣方正好相反,持有賣方部位越久,賺取的時間價值越多,而且可以

用來彌補行情小幅判斷錯誤的虧損。

迷思三:忽略波動率對獲利的影響

當投資人買進選擇權卻忽略其隱含波動率的話,通常會造成看對趨勢卻賺不了錢甚至賠錢的後果。

所謂隱含波動率就是以選擇權當時的權利金價格藉由數學公式所倒推出來的標的物波動率,簡單來說,

當選擇權的隱含波動率越高時,權利金就越高,反之亦然。若忽略隱含波動率買進選擇權極有可能買到

價格高估的選擇權,以後即使行情看對但權利金可能不動甚至因為時間價值的耗損反而出現虧損的狀況;

相反的,如果買到隱含波動率偏低的選擇權代表投資人可能買到被低估的價位,以後即使行情看錯也可能

使得虧損減少甚至沒有損失。但波動率是否偏高通常沒有定論,一般可以和週均值或是月均值做比較,

但由於一般投資人資料取得不易,因此建議在進場時盡量不要以賣價 (Ask)買進,應該以買價(Bid)附近

價位設價買進為宜,尤其對於履約價較遠,流動性較差的合約更不宜貿然追價

迷思四:不了解履約價對獲利程度的影響

最後一個迷思為投資人往往誤以為大盤指數的漲跌應該與權利金的漲跌呈現同幅 度的消長,但事實上並不是

大盤上漲100點,買權的價值就應該同樣增加100點, 而是根據不同的履約價而有不同的變化,這中間的

關係就叫Delta,舉例來說,對Delta等於0.5的買權來說,現貨指數若上漲100點則權利金增加的點數為
100*0.5=50點,也就是只有現貨漲幅的一半。同樣的當現貨指數下跌100點時, 權利金跌幅也僅有50點。

因此投資人可以根據Delta的大小來選擇不同履約價的 選擇權以進行交易,從而控制部位的風險,如果能夠

承受較大的風險可以選擇交易Delta較大的選擇權,當然獲利程度也較大。如果希望承受較小的風險則可以

選擇Delta較小的選擇權。Delta值永遠介於-1與1之間,買權的範圍 為0到1,賣權則為0到-1。理論上來說

,價平的買權Delta為0.5,越往價內Delta 值 越大,最後趨近於1,越往價外Delta值越小,最後趨近於0,

賣權的正負號正 好相反。

文轉載自聚財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j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